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病因 > 病因表现 >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原理是什么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原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7-7-22 20:40:39   点击数:

人的血压受年龄、性别、生理状态、情绪、运动、消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正常人的血压1日内的波动也较大。

(1)年龄。新生儿的收缩压仅5.3千帕(40毫米汞柱)左右。1个月的婴儿为9.3~10.6千帕(70~80毫米汞柱)。青年人的血压一般已达到成年人的平均值16.01/10.6千帕(/80毫米汞柱).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有上升之势,但始终应维持在18.7/12.0千帕(/90毫米汞柱)以下。

(2)性别。50岁以前,男性的血压略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由于受绝经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血压略高于男性。

(3)姿势。人在站立时,血压略上升,才能使头部维持充分的血流,因此,站姿时的舒张压比坐姿时高,不大于2.0千帕(15毫米汞柱)。据研究,卧姿血压最低,坐姿次之,立姿最高。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卧姿的收缩压可较立姿时低1.33~2.66千帕(10~2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低0.67~1.33千帕(5~10毫米汞柱)。

(4)生理状态。睡眠时机体处于静止状态,全身供血量明显减少,心跳缓慢,心输出量下降.因而血压降低.一般收缩压比清醒状态时低2.0~4.0千帕(15~3()毫米汞柱)。因此良好的睡眠对防治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5)情绪。情绪的急剧改变,如兴奋、惊恐、忧虑、精神紧张等.可使血压上升;而满足、安心、幸福时则可使血压降低。欣赏抒情明朗、情节欢快的影视剧和音乐可以安神宁心,降低血压;观看激烈紧张的球赛或惊险恐怖的影视剧时,会使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中风。情绪变化影响血压.可能是因为大脑皮质对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失调,以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一般情况下,影响情绪的因素一经解除,血压便迅速回到原来的水平。但若这种因素长期存在,就可能成为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6)运动。缓慢而适宜的运动,可扩张周围小血管,使血压略有下降,这对高血压是有利的。剧烈的运动和强体力劳动,可使血压升高.稍事休息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主要是肌肉需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加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原因。大便时屏气用力,也可使血压升高。过性生活时,血压起伏很大,高血压患者必须谨慎。在饮食上要“粗茶淡饭”,常吃些粗粮,常饮用些等。

(7)消化。人在进食时血压通常可增高0.67~1.06千帕(5~8毫米汞柱),且可持续1小时左右。舒张压通常不受影响或稍下降,这是由于在消化时,分布于腹腔内脏的血管扩张的缘故。

赞赏

长按







































涓垚鑽不鐤楃櫧鐧滈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ronics.com/bybx/16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