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了“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高血压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可干扰因素之一,规范里是怎么说的呢?
1.医院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随诊,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除 2.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附表):①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②中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③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附表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危险度分层表
3.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4.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下,年龄≥80岁者尽量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5.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80~89mmHg)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慢性肾衰,应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6.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若能有效降压,各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降低卒中风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