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病因 > 病因物品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高血压病一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高血压病一例

发布时间:2021-7-30 10:26:18   点击数:

编辑整理邢思明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高血压病一例

导读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笔画越少的字越难写,中医辨证也与其有某种类似,本案能够搜集到的病症资料非常有限,这时候要做到精准辨证,靠的就是医者的临床经验和辨证的细致入微。这门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临床需要不断地摸索与积累。

  李男,42岁,左胸微疼,左足跟疼,全身疲乏无力,舌上现白苔,脉沉弦弱。测得血压/mmhg,目的很明确,西药降血压不理想,想让中医用中药降压。

  这是安老师的一位老乡加老病号,常在安老师这里看病,以往看病几乎不离柴胡剂,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柴胡体质的人。这次的症状并不典型,主诉似乎对判断疾病帮助也不大,就是一个测得高血压,让你解决,还高达mmhg。这是个老板,平时体壮如牛,力大也不惜力。家中的两个姑娘都拿他当练拳的靶标,为人也特别和蔼。面对如此有限的病症资料,我们该如何辨证?柴胡剂是没错!但既便使用也要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才行。

  辨证:少阳太阴合病。

  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味健步汤。

  具体用药:柴胡15桂枝10干姜6黄芩12天花粉18牡蛎20生甘草10石斛10芍药20桑寄生10(无牛膝代)二付

以观后效

  结果:仅服一剂(头煎和二煎一同服下)即头晕不能站立,测得血压90/70。患者猛然想起家中有生脉饮,急命家人取出,即刻服下,约半小时好转,遂第二剂药不敢再服。

  为什么会出现头晕不能站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后注有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病人出现的情况正是服药后的暝眩反应。几天后病人才向安老师汇报,安老师告诉他,此为暝眩状态,百中难碰到一起,实际也不一定是坏事。继续服药,反而不会头晕。用得准,柴桂姜发生暝炫的几率很高。苦劝患者再把余下一剂中药服下,结果很好,果然第二剂反不再头晕了。

  有人认为头晕是头煎和二煎的药混合一起服下所致,这病人之所以这么喝是因为图省事,其实既使小量喝,仍然难避免暝眩的发生。

  病人服完2付药后,再次复诊。虽然现在血压很正常,但是口臭很严重,病人要求连口臭一起治。脉还是沉弦弱,于是就在上方基础上加上了小量的泻黄散:即石膏15 栀子8 霍香6 防风6 甘草6 草叩5 水煎服。病人心有余悸要求只开一剂,反正是熟人老乡,一剂就一剂吧,免得再出现暝炫而胆惊!

  结果服药后腹泻一次,而口臭大减,全身舒畅。

这下病人放心了,原方再服5剂,未出现头晕腹泻等证。一切均好。遂停药。(注:足跟痛早在暝眩发作那次就已好了。)

  关于本案的辨证过程,安老师说主要是结合了患者以往的病机,若单看上边的叙述,也未必能想到了柴胡剂;四味健步治疗足跟痛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内含芍药甘草嘛;至于为何用柴桂姜,这就要用到排除法,因为柴胡剂本来就不多。就本案而言,舌上现白苔,这一症状对决定使用柴胡剂至关重要;再就是全身疲乏无力,也是使用柴桂姜的有力依据;脉沉弦弱已把柴龙牡排除在外,同时也把柴桂姜锁定,虽然柴龙牡与柴桂姜,都有疲乏无力,但治疗用药的性质却大不同,柴龙牡偏实,柴桂姜偏虚。有次我给一80岁老头看病,误将柴挂姜错用成柴龙牡,老头的身体就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差点起不来。为此我们学伤寒论的功底扎实与否,就在这方证的细微差别上!

  精准辨证是对医生背后功底的真实考验;要想确定某一方,并且还要准确无误,辨证时除一定要把已现有的叙述症状搞完整了外,也就是常说的要贯满棋盘,不能见着一两个症状就草率地认为是哪个方,还要结合脉舌及全身状况,做出不偏不倚的准确判断,为此我们还是那句话:整体观念,具体辨证论治。

安医生往期文章:

《大黄牡丹汤证的辨治要点》

《感冒后期咳嗽的证治一例》

《治病先会问诊,中医如何问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ronics.com/bywp/657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