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高血压而猝死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很容易被它盯上。一名32岁的女性,中午在家洗衣服,洗了一会站立后突感剧烈头痛,随即晕倒,很快意识丧失,并出现呕吐。家人以为缓一缓就好,可等过了半小时发现病情越来越重,呼吸急促,才拨打的。医院急诊时呼吸微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血压/mmHg。5分钟后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据悉,患者既往有肾炎病史,平时很少测血压,测过一次/mmHg左右,没有正规的检查治疗。分析死亡原因可能是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脑疝压迫呼吸心跳中枢,心搏骤停。高血压管理不好,后果确实挺可怕。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在27.9%,也就是说每3-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高血压。高血压会悄无声息地破坏我们的动脉、心脏等重要器官和结构。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
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临床调查显示
在高血压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
接下来,怡康君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高血压治疗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高血压患者在哪个时间段最危险?
得了高血压,生活中都得注意啥?
误区一,血压虽高但没症状所以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此外,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误区二,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所以,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误区三,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式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专家提醒,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四,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mmHg,低压值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七,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求!怒!赞!!!
(长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