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病因 > 病因办法 > 高血压的辨证施治

高血压的辨证施治

发布时间:2022-8-4 17:15:53   点击数: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病范围。以头痛眩晕,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血压升高为特征。本病发生的原因,多属肝肾阴阳失调。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如忧郁恼怒,肝阴暗耗,郁结化热,热冲于上,而为风阳上扰;肝肾两脏,相互资生,肾水亏乏,不能养肝,而致阴虚阳亢;阴虚过极,可以及阳,而致阴阳俱虚。肝藏血,肾藏精,冲脉为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肝肾不足,能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能导致肝肾为病。?本病的发生,可以说其变动在肝,而根源在肾。肝肾相互影响,又可伤及心神,而引起中风。?辨证施治。1.肝郁化火,风阳上扰。主证:头晕目眩,面赤目红,烦躁多怒,口苦咽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边红,脉弦数有力。治法是清泻肝热,佐以养阴。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主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烦燥易怒,尿赤不畅,腰痛腿痠,遗精,甚则四肢麻木,脉弦细,舌质黯紅。治法是育肝肾阴,潜镇肝阳。耳目为肝肾所主,肝肾阴虚,相火上扰,故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烦燥易怒。腰为肾之腑,肝主筋藏血,肝肾阴虚则见腰痛腿痠,相火扰动精室则遗精。阴虚筋脉失养,故四肢麻木,脉象弦细,舌质黯红。3.阴阳俱虚,虚阳上逆。主证:头晕目眩,目糊耳鸣,面微红,口干,自汗出,失眠多梦,肢冷腰痠腿软,夜间多尿,筋惕肉膶行动气急,舌黯红苔少,脉象弦细。治法:滋补肾阴,温肾助阳。头痛眩晕,目糊耳鸣,口干,失眠多梦,为肝肾阴虚之证;自汗,肢冷腰痠腿软,夜间多尿,筋惕肉膶,行动气急,又为肾阳虚弱之象。面微红为阴亏虚阳浮越,舌黯紅,脉弦细是肾阴阳俱虚。?对于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大多强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倡导从肝风、肝阳论治。然而,由于高血压具有病机复杂、缠绵难愈、长期用药等特点,在其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机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由于现今临床对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降压西药的不断优化与广泛运用,使升高的血压被迅速控制,直接改变了高血压的自然进程,及时阻断了高血压的自然进展,使得高血压的中医学病机发生了深刻变化。1、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加重,颜面潮红,甚则面红如醉,脑中烘热,肢麻震颤,目赤,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2、痰饮内停。痰饮内停证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头昏沉,头不清爽,如有物裹,头痛,视物旋转,容易胸闷心悸,胃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下肢酸软无力,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以化痰熄风,健脾祛湿。3、肾阴亏虚。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健忘,口干,耳鸣,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无力,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肾阴亏损日久,阴损及阳,肾阳亏虚。肾虚是高血压现代病机关键,补肾已成为临床降压重要策略。4、瘀血阻络。瘀血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口干,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曲张,脉涩。治以活血化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今时高血压病非常高发,且不容易治愈。为什么?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则,辨证不清,导致用方不对证;二则,当紧紧抓住正虚的病机关键,以正为本,而不能以病为本。?也有人认为,高血压的证型很多,包括痰瘀互结、瘀血阻络、气阴亏虚、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等等。高血压在实而言,多与痰、瘀、风相关;在虚而言,阴阳失调是最核心的病机。应该开展高血压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探索不同证候的特异性生物学指标,既要从宏观层面提炼、总结主要症状、体征、舌脉象等要素,还要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评估基因多态性、生化指标、激素水平、靶器官功能等要素,这样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有助于临床辨清证型,从而对证用方。?具体而言,新发高血压多与情志因素相关,比如长期郁闷、发脾气,都会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阳升风动,上冲脑窍,血压因此而升高。此类患者以瘦人为多见。大概瘦人偏于木性人,木气易郁,易怒。胖人亦有高血压者,其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过量饮酒,导致脾胃内伤有关。脾胃受损则中气虚弱,由此而痰饮内生。更兼肝风、肝阳夹痰浊之邪上冲清窍,亦能化生为高血压。?另外,有大病久病患者,慢慢生出高血压来,这与久病耗损正气,正气渐损,久而及肾相关。或肾精不足,或肾阴亏虚,导致水不涵木,或水浅不藏龙,而龙雷之火升腾于上,上扰脑窍,化为高血压。亦有血瘀生风者,瘀血内滞,阻滞经络,导致风气内动,诱发动摇、眩晕等上实下虚诸症。此类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病久年不愈,导致体虚血瘀之人。?辨证用方。西医治疗高血压,只能降低血压,却不能改善体质从而真正治愈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大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也表明,不管是单独应用中药还是与降压化药联合用药,中药均能表达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而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心思想就是辨证论治。?事实上,高血压的病机往往是多因素夹杂,很少能见到真正单一的证型。一则,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加重,颜面潮红,甚则面红如醉,脑中烘热,肢麻震颤,目赤,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寸脉独旺,或脉弦长,直过寸口。治疗原则是平肝潜阳、补益肝肾。二则,痰饮内停,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重,头昏沉,头不清爽,如有物裹,头痛,视物旋转,容易胸闷心悸,胃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多寐,下肢酸软无力,下肢轻度水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原则是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三则,肾阴亏虚,主要表现为眩晕,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健忘,口干,耳鸣,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无力,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原则是滋补肝肾,养阴填精。高血压的核心病机是下虚而上实,因此,单纯治实不如兼顾补虚,而肾虚是高血压病机的关键。四则,血瘀,主要表现为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口干,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曲张,脉涩。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高血压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由复杂和关联病因引起的一种进展性心血管综合征,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由此说,高血压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养生,不能完全依赖治疗。养生即是养正,养正才是治本。而药物治疗终究是偏于治标。高血压不好治,在治疗高血压时,要多法结合起来。比如,用西药暂时控制血压指标,用中医辨证用方以求标本兼顾,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正虚为本,平衡阴阳,以求治本。血压是标,正气是本。降压只是治标,关键还是要治本。在维持血压稳定的基础上,一定要培元固本。俗话说:“大风吹倒无根树,伤寒偏死下虚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tronics.com/bybf/778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