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偏方(还可治血稠、心脏病)
材料:
葛根、丹参
制法:
葛根、丹参,等量从中药店买回,将其用粉碎机,打成细面后,将二者混在一起。
患者,早饭前、晚饭后,服用一次此面,每次,患者吃一小勺(家用小瓷勺),用温水冲服。
连服半个月至一个月内,就会见效。
人到了50岁,有一种病,最爱找上门——心脑血管病。
得了这病,症状轻的,脑袋迷糊,血液发稠;严重的,得高血压、动脉硬化;再甚者,突发心梗、脑梗,危及生命。
其实,这种病,也有招对付。
清代名医张清任,就有妙方,通治心脑血管病。
近日,肇源一高血压患者,翻箱倒柜,掏出王清任写的医书,找到了一个偏方。
没成想,只用了半个月,血压就稳定了,所有降压药,全都“靠边站”了。
老教师得上了高血压
杨先生,是名教师。
30年来,一直是骨干。
年年当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第一线。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杨老师,总结出了一点: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以前的学生,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对老师的话,几乎不否定。
现在的学生,脑袋活,老师说的话,学生总要问个为什么?
杨老师感觉,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教书,他不成问题,可当好一名班主任,与学生们沟通,有了障碍。
为此,杨老师与有个性的学生,发生了不少矛盾。
再加上年龄大了,杨老师的精力,也越来越差。
可他,又是个要强的人,不舍得离开三尺讲台。
结果,过了50岁,他的身体,就不行了,高血压病,首先找上了门。
心跳加速大把吃药
血压,有低压、高压两个值。
杨老师,血压高时,低压,高压。
吃点降压药,低压降到,高压降到。
大夫说,吃他开的药,低压值,一般都能降到80、90,可杨老师的低压值,始终在,说明心脏有危险。
一听这话,杨老师害怕了。
跟单位请了假,回到家里,认真吃药、养病。
慢慢地,杨老师发现个问题,药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越吃越多。
以前,一两片降压药,就能稳定血压。
后来,得吃一大把。
再往后,吃一大把,也不管用了,还得配合其他降压药,一起使用。
杨老师说,一次药得吃好几种,喝了一肚子水,连饭都吃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
长此以往,这病不得越来越严重。
高血压病,也开始折磨他的身体。
他经常感觉迷糊、爱睡觉。
有时,一觉醒来,还觉得很累,就像没睡一样。
再往后,他又开始喘粗气、长气,一检查,心跳过速。
到了这步,杨老师觉得危险了。
因为大夫说了,再下一步,说不上哪天,就得心梗,人可能就没了。
特别是,他查笑星高秀敏去世的资料,发现她的病情和自己一样,杨老师心里,更是“突突”。
杨老师说,那时不怕遭罪,就怕人哪天,突然没了。
箱底里找出救命医书
杨老师的儿子,家住在沈阳。
父亲得病时,他邮回来不少药。
父亲得了高血压,他一天一个电话,是又担心又害怕。
后来,他想起一本书。
那本书,是一个古时医生写的。
当年,在他家仓房、一个破箱子里装着。
小时候,他没事遥哪钻,还找到过此书。
听儿子一说,杨老师也想起来了,那是他年轻时,朋友落在他家的。
杨老师在仓房箱底里,真翻出了这本书。
一看作者,是清代医生王清任写的。
杨老师寻思,这人,也没听说过呀?
于是他就上网,查了查王清任的资料。
没成想,王清任,是个医学大家。
在书里,王清任对心脑血管病,进行了系统阐述。
最后,告诉读者,葛根加丹参,能去心脑血管病的根。
张老师,又查了这两味药的“底细”。
结果发现,价格不贵,还没有副作用。
而且,像药店里卖的复方丹参丸、葛根素,这些处方药,都能证明,它们能治心脑血管病。
这下,杨老师放心了。
花了几十块钱,买了药后,就开始服用。
半个月后血压稳定
方中说,葛根、丹参,要等比例研成面,然后,将其混在一起,放在一个小瓶里。
杨老师,每天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汤勺。
起初,杨老师怕不好使,别的降压药,也跟着使用。
过了半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的血压,到正常值了。
他觉得,应该是葛根和丹参发挥了作用。
心里虽是这么想的,他也不太敢确定。
以后几天,他就把其他降压药,全都停了,专门吃这两味中药。
让他兴奋的是,之后,血压一直非常稳定。
他打听中医了,这两味药,对心脑血管都有好处。
有好处的事,还这么方便,咋能不吃呢?
特别是,杨老师本身还有动脉硬化。
于是,杨老师一直坚持吃着。
现在,他所有的心脑血管病的症状,都没有了。
只是动脉硬化,还在慢慢调理。
他现在,是敢抽烟,能喝酒了。
前两天,还跑到沈阳,哄刚出生的大孙子去了!
如今,提起这个方,他还感慨地说,是这两味药,救了我的命!
本报提供的偏方,仅供读者参考,请谨慎使用。如出现其他后果,本报概不负责。
为您推荐:
重大科学突破,高血压打一针就能治愈!
降压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医生提醒:牢记这1原则,否则等于白吃
两味药秒降血压!越早用越好,每天只服一次
研究发现,这两种降压药可增加死亡风险,高血压患者请绕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