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某男,41岁,年04月24日初诊。以“间断头晕6年,加重1月”为主诉前来就诊。患者6年前休息不佳后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不适,医院就诊,测血压为/98mmHg,后多次自测血压发现血压仍高,医院就诊,予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以降压,症状稍有所缓解,规律服用1年后出现头痛不适,在朋友建议下改为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月前因劳累后再此出现上述症状,自测血压为/mmHg,加大降压药物剂量后仍未见改善,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科诊治。现症见:头晕、头重,偶咳白黏痰,纳呆,夜休可,二便调。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沉弦濡。予以四桑饮加减:菊花15g、桑叶15g、夏枯草30g、怀牛膝20g、生山楂15g、枳壳10g、鸡内金12g、醋柴胡10g、白芍10g、决明子15g、砂仁3g(后下)、炒薏苡仁30g、豆蔻10g(后下)、麸炒苍术15g、荷叶15g。7剂,日1剂,煎至ml,早晚分温服。
二诊:患者诉头晕、头重较前明显缓解,咳痰较前有所减少,纳眠可,二便调。舌暗,苔白稍腻,脉沉弦濡。在上方基础上加以川芎9g、泽兰10g。14剂。
三诊:患者诉无头晕、头重,偶有少量咳痰。诉近期血压为-/90-80mmHg,舌淡红,苔白,脉沉弦。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上述药物14剂。
按语: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没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初期一般症状不太明显,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不适感,但任由其发展,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对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中医中并无此病的病名,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眩晕”范畴。眩晕在古代文献中又称“头风目眩”“头眩”“旋运”等。从病位上看,《内经》认为肝、脾、肾病变均可导致眩晕。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其动掉眩巅疾,……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时眩,……病本于肾。”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引起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患者中年男性,平常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于致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故可见头晕、头重,咳痰等不适,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辨证为痰瘀阻窍。予以四桑饮加减。患者诉偶有咳痰,以食用肥甘厚腻后为甚,脾为生痰之源,故加以砂仁、薏苡仁、豆蔻、苍术、荷叶以健脾化湿。患者在此复诊时,诉头晕、头重、咳痰等痰湿症状较前有所减轻,但仍有瘀血阻滞,予以上方基础上加以川芎、泽兰以行气、活血化瘀。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上述药物。该患者后定期复诊,坚持服药,现血压控制稳定,无任何不适。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