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百姓最大健康智慧平台
---------
高危人群及“一老一小”应重点筛查
本报讯(记者谭嘉)南京医院心内科卢新政教授在日前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上提出,隐性高血压“伤人于无形”,危害不容小觑,但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很少得到有效干预与治疗,医患双方对此都应高度警惕。
据专家介绍,隐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正常,而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升高。新近报道显示,整体人群中,隐性高血压的平均患病率是16.8%,其中成人占19%,儿童占7%。独居老人和儿童更容易中招。独居老人,尤其是新近独居的老人,到医院就诊时,可能更有安全感,此时测量血压可能并不高,但在家独居时,精神压力大,过度紧张或兴奋就会导致血压异常升高。一项对名平均年龄为10.2岁患者的研究显示,隐性高血压检出率达7.6%。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生理、精神、睡眠障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卢新政指出,隐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压力等因素有关,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隐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动脉硬化,左心室增大等异常,还会引起肾脏损害。要对付隐性高血压这一无声杀手,公众应做好血压自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医生也要多 专家指出,改善生活方式是隐性高血压的重要干预方法,应限盐、减重、戒烟、限酒、多吃蔬菜、多运动等。在药物治疗上,主要针对不同病因选用不同药物,夜间血压高多与其他疾病相关,应强调原发病治疗;清晨高血压,可能与睡前饮酒、服用短效药物有关,应戒酒,服用长效药。
--------------------
——为健康更健康,关爱您和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