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现场报道
中国,北京年8月13日上午,中国心脏大会的“高血压临床研究新热点”专场吸引了众多专家的瞩目。来自中医院惠汝太教授,特别代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预防和治疗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小组,就“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相关进展进行主题报告。
我国高血压发病形势严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相应增加,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指出,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约为2.7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从年的5.11%到年的25.2%,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此过程中,人类对于高血压的防控从未停止,降压药物也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已达28类种,但高血压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难治性高血压也越来越多。
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概况
为明确这一问题,在“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研究”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预防和治疗关键技术研究,由中医院牵头,包括安微医院在内的近30家医院共同参与本科研项目。本研究以“血压调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假说”为题,具体研究环境因素通过“表观、线粒体、端粒”影响核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血压调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图1)。
▲图1.血压调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假说
考虑到农村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重点,研究特别选择在黑龙江北大荒原农垦3师及河南大别山老区等地进行,从年1月开始至年12月结束,拟调查统计我国人群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确我国人群难治性高血压的易感、危险因素;明确我国人群中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类型,寻找难治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对1,例难治性高血压进行干预、评估疗效和预后,建立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路径等4个问题;完成调查中国高血压人群众难治性高血压的比率;调查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确定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继发原因—16类;观察难治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评估难治性高血压的干预方案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筛查难治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基因等6个任务。
通过本研究,课题组希望能够阐明中国高血压人群难治性高血压的比例,明确中国难治性高血压负担;建立筛查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路径;探索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遗传危险因素调查;观察难治性高血压降压治疗对靶器官损害(心脑肾)及预后(心肌梗死、脑中风、肾衰等)的影响(对照为可控制的高血压)为技术路线(图2)。应用10类38种药物,在不限制患者用药种类情况下进行降压治疗,观察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图3)。根据目前研究已完成情况,得出中国高血压人群中难治性高血压的比率为3.4%;发现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男性、肥胖和高脂血症;确定导致难治性高血啊要的继发原因16类(其中最近报告的26个单基因突变都已找到病例,观察难治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但由于研究工作还需要继续,因此预计推迟到年底完成);观察难治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及预后的影响;制定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评估难治性高血压的干预方案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针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课题组找到1个高血压相关基因,而这是否能够帮助研发出1个新的降压药?课题组力争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努力研发,改写我国近50年没有新靶点、30年没有新的降压药历史!根据目前研究结果,估计青年(40岁以下)高血压当中至少1%是单基因疾病所致,其中Liddle氏综合征占0.73%。或许这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图2.技术路线图
▲图3.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
项目阶段性小结与未来展望
通过验证新、旧环境因素研究假设(图4)的成立,在表观遗传方面找到诊断和干预高血压的措施(如新的靶点、新的药物)。尽管研究课题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通过这项研究建立了高血压单基因致病基因诊断的平台,探讨了难治性高血压的构成情况以及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在难治性高血压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从分子生物学(如基因组学变化和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分析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目前研究仍在进行,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需要通过论文发表并对成果进行转化。最后,课题组也希望仍在进行的研究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
▲图4.研究假设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
长按,识别,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