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代谢类疾病,有不完全数据统计表明,仅仅是我们国家就有将近3亿人的高血压患者,且每年因死于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不在少数,这包括了脑梗、心梗等重大疾病。正因此如,大家对血压情况也越来越重视。
之所以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后天的饮食、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其病发的主要原因。长期保持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分食物的摄入,但运动量却持续减少,那最终就会导致高血压病发。
一旦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那就意味着将来需要长期依靠降压药物来进行控制了,甚至是终身都无法摆脱降压药。
但是,很多朋友对高血压症状并不了解,所以高血压早期确诊率相对较低。其实高血压到来并非毫无信号,如果身体有以下五个表现,那说明你该及时测量血压了:
1、头痛
头痛出现的因素有很多,高血压恰恰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就会导致内脏动脉收缩,而脑部血管收缩能力相对较差,流入大脑血液因此增加,大脑动脉短时间内充血和扩张,从而诱发头痛症状。特别是在早上起床后、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需要提高警惕。
2、眩晕
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除了会有头痛情况外,患者还容易出现眩晕症状,特别是突发眩晕尤为常见。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了大脑供血不足,在血压极度波动的情况下,就容易诱发头晕,临床上将其称为“血管抑制性头晕”。
3、耳鸣
耳内血管对血液变化尤为明显,一旦血压过度升高的话,就会导致耳动脉硬化和痉挛等症状,耳内血管供应不上,听觉神经功能也会因此下降,从而诱发不同程度的耳鸣。如果耳鸣持续一个月以上也没有缓解,且没有器质性耳内疾病的话,那就可能是血压升高的表现。
4、经常感觉肢体麻木
在没有压迫肢体的情况下,却经常感觉手脚麻木、活动能力下降、四肢冰冷的话,那就可能是血压升高的表现。因为高血压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处于肢体末端的手脚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局部体温下降、麻木等症状出现。
5、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受高血压的影响,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功能相对减弱,从而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比如难以入睡、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等等,且患者还容易出现心悸、做噩梦等多个表现。在睡醒猛然坐起时,能感觉到异常头晕和头痛,久久不能缓解。
除了有以上五个症状以外,部分高血压患者还会有无症状表现,也就是目前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无法察觉血压变化,这种情况也是最危险的,长期如此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对于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朋友而言,定期进行血压测试很有必要。
家用电子血压测量仪就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有不少朋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医院测量结果都有所不同,于是对电子血压计存有疑问,认为这种仪器并不准确。
但实际上,人体血压一天中会有多次波动,医院专业测量血压的仪器,都无法做到每次测量地方数值相同。而且经过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对比发现,只要操作正确,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对收缩压的测量上相差无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两种血压计读取的血压高低数值原理不同,但都是依赖上臂动脉搏动的变化而得到的数据,所以想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排除影响动脉搏动的影响因素:
1、测量前要保持心跳平稳:心率对血压影响较大,心率越快血压也会升得越高。所以,在进行测量前应安静休息5-10分钟,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到心平气和;2、不要说话:为了保障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期间不要说话、吃东西或走路,将测量手臂保持在与心脏同齐的位置。同时,在测量血压时,袖带绑搏应留有一指宽的间隙。除了这两点以外,在使用时还有一个“绝招”是血压准确的保障:
平时在家测试血压时,应连续测试3次,每次间隔一-2分钟,然后记录下每一次的数值,测量完后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如果3次测量出的结果相差较大的话,那应该去掉第一次的测量结果,取后两次的结果进行平均值计算。
只要能做好这一点,就基本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检测血压的目的。除此外,大家还应医院测血压的标准,在判断标准上的差别:
医院测量血压时,排除高血压及高血压控制目标是:小于/90毫米汞柱,而在家测量血压时,排除或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应该是:小于-85毫米汞柱。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如若按照医生建议服用药物和调理生活后,血压仍然没有任何的下降趋势,甚至比之前还要高了,这时候应立刻就医,及时增加或更换降压药物,直到能将血压控制在平稳范围内为止。
心电图机租赁业务上线啦
医疗技术飞速的发展,使心脏病的救治不是难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心源性猝死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第一杀手”。主要原因是患者没有能随时随地检测出心脏病发作的利器,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数据显示,在我国心肌梗死救治在入院前的延迟时间在5~8小时,超过30%的心梗病人在入院前就死亡了。而抢救的黄金时间仅仅2小时。家有心脏病人和空巢老人,这个家用12导心电图仪,是关键时能救命的利器。现在通过支付宝信用减免押金,即可租赁体验。保存图片,用支付宝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