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9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糖耐量受损等。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大降压难度,增加心血管事件,这类患者通常需要综合评估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进行药物干预,瞄准血压达标和心血管保护两个靶点。
1
血脂异常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4倍。血脂异常首先应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若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可考虑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调脂治疗最主要的药物。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降压药的选择,建议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普利”类药物),尤其是培哚普利,不仅强效降低血压,作用时间长,能覆盖24小时各时段,还能保护心脑肾等器官,且对血脂不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耐受普利类药物,也可以换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沙坦”类药物)。
2
肥胖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约一半的人有腹型肥胖。肥胖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7倍以上。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自身的体重管理,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具体措施包括:1、减少食物摄入量;2、增加活动量;3、若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强锻炼减肥效果仍不理想,可考虑服用减肥药物。合并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考虑药物是否对代谢有影响,专家推荐优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临床研究发现培哚普利对于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降压疗效比其他药物更好。
3
糖尿病
约7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这类患者不仅血压达标率低,更重要的是心血管死亡风险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饮食管理、减重、戒烟、限酒和中等强度的规律运动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可以优选“普利”类药物,其中培哚普利作为重要的代表药物,不仅在降压和心肾保护方面具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还能改善糖代谢。一项包含中国患者的国际性大规模研究(ADVANCE研究)发现,基于培哚普利的降压治疗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而且这些获益在随访10年后仍然存在。
4
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增加心脑肾事件风险。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提倡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应综合考虑降压和降血尿酸,降血尿酸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降压治疗应避免使用利尿剂类药物。
5
高凝状态
高血压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指凝血过程平衡失调,血小板激活,血液凝固性增高,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健康永驻|博愛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