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其实对血管影响最大。
脑血管出现问题以后,会产生中风,肾血管出现问题以后,会产生肾炎,肾衰,心脏的血管压力高,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肌肥厚再发展,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的血管发生障碍,就会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因此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的损害,在心脑肾发生疾病之前,会有靶器官受损的临床症状。高血压早期是心肌的肥厚,晚期是心力衰竭和冠心病。对于肾脏,早期是微量白蛋白尿的产生,或者是肾功能的下降及指标的改变,晚期就是肾衰。对于脑血管,早期就是血管的颈动脉斑块,或者颈动脉的增厚,而晚期就是缺血,或者是破裂。
但这些都有一个中间点,有一个中间过程,我们进行血压监测的时候,要对中间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到了哪个阶段,要进行预防,防止发生中风,心衰或者发生心肌梗死。
所以在治疗中,降压是基础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对已经有器官损害的疾病进行治疗。
高血压治疗分两种。
一种生活方式干预。体重下降10公斤,血压就会下降5到8个室米汞柱,这是体重下降带来的好处。因此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首先是减肥,首先要运动,不运动,体重很高,很胖,这时吃降压药,对药的反应性就差。
其次还有盐的摄入,如果盐摄入很高,就要限盐。这是生活方式干预。
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再考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分不同的药物,作用在不同的机制的。所以药物干预是我们整个高血压治疗的基本,也是高血压最重要的环节。
就轻度高血压而言,收缩压在mmHg到mmHg这个阶段,不是很厉害,可以先生活方式干预,不吃药。生活方式干预三个月无效,就开始要吃药了。吃药对于1级高血压可以单药,不要用很多药,用一个药,要根据这个人的临床特征来给药。
比如心跳增快的,活动量增高的病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可能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优先选择。比如是吃盐吃多的,可能用利尿剂进行优先选择。
比如已经是1级高血压,同时还有蛋白尿,可能用ARB,或者ACEI进行治疗。
所以首先是针对性的先单药治疗。当单药治疗还不能把他的血压控制到一个正常水平,就开始联合治疗,两个药的联合。
两个药的联合,就是机制不同的药物,因为不同的药作用在不同的环节,利尿剂,作用在容量增高,盐负荷高的环节,β受体阻滞剂,作用在心率增快的环节,ARB、ACEI,作用在增加人体靶器官损害,肥胖的环节。因此对不同的病因,优先用药是不一样。
一个人产生高血压,往往不是单一机制,是多方机制,所以有的人吃一个药是不行的,要两个药,而两个药正好联合,就不同的机制进行控制,那血压就会下降了。
对于2级高血压,要一开始就联合治疗,因为血压比较高,mmHg到mmHg,这个时候,可能两个药就一起治疗,在两个药治疗不好时,会加第三个药。
到3级高血压,可能就是一个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就要找原因,为什么难治,是由疾病导致的,还是由于(其它)原因,要把原因重新筛查,然后拿出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
还有就是高危的病人,有好几个基础疾病,象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这种病人,虽然血压没有到2级,1级也要联合用药。
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吗?
一般来说对初发的高血压病人,先给他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第一个根据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的级别,1、2、3级,级别越高,危险越高。
第二个,根据血脂水平,就是低密度胆固醇在3.3mmo/lL以上,总胆固醇在5.7mmo/L以上,超过这个值,就是血脂增高合并。同时还要看血糖,在前期还没有到糖尿病,就又增加了一个危险因素。还有就是肥胖,也属于危险因素增加,危险因素决定了分层的力度。再者要做有没有蛋白尿,有没有颈动脉超声的斑块,有没有周围血管病等检查,来决定有没有靶器官受损。所以高血压的水平,根据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能分出是低危、中危、高危。
低危、中危的人不用终生服药,可以先生活方式干预,或者间断性的服药,紧张的时候服药,不紧张的时候,不高的时候可以停,量也不会很大,然后冬天服药,夏天就会减少,因为夏天血压本身就低。
但是高危的病人,已经有了靶器官受损,那就要长期的终身的服药。
所以根据危险程度,来决定是不是终身服药,并不是说高血压就永远离不开药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