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最怕不知道、不控制
实际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高血压对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缓慢、长期、持续的,血压一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损害就会一直存在。专家介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使已知高血压的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随着高血压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发的高血压病人数量庞大,而这些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高血压。高血压容易光顾这些人群
高盐饮食: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容易纠正的因素之一;
高血压家族史:任何疾病都有家族聚集倾向,一、二级亲属有高血压的朋友,就属于高血压的易感人群;
长期吸烟酗酒人群;
肥胖人群;
年龄超过55岁者;
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大,长期缺乏运动的朋友,也要当心高血压过早找上门。
认清高血压治疗的十个误区
·误区一:血压虽高但没症状,所以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误区二:血压高了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所以,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误区三: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症,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式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专家提醒,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误区四: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误区六: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应坚持服用。·误区七:长时间一医院检查,盲目治疗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误区八: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误区九: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误区十: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点滴降压治疗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药物长期控制治疗,不需要输液。专家强调,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还要从以下几方面调整生活方式,配合治疗。
第一,调整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应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要求每日食用不超6g,钠盐多了血压就会上去,含钾食物多就会降,少食动物脂肪和煎炸食品;
第二,运动控制体重。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可有效降低高压值4-9mmHg;
第三,戒烟限酒;
第四,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情。
本文来源: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
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刘长春
推荐阅读
高原上的红十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