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才副主任医师,医院心内科进修一年,医院系统学习全科医学并获得全科医师证。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病及心身疾病,对内科各种疑难病诊断成功率高。在国内及省级报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联系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高血压发病人数迅速增长。在我国目前有1.6亿高血压患者,有专家将其称为“中国第一疾病”。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血管、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大;而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仍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再配合少量西药,起到提高药效的协同作用,又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上,应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期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最高目标---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辨病治疗与辩证施治
辨病治疗是西医的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属“眩晕”、“肝风”等病症。由于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出现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而辨病治疗则是针对高血压病总的病因病机的治疗,具全局性和预防性,故从标本关系上讲,前者治标,后者治本。在症状明显或严重时以治标为主,而症状相对缓和或无症可辨时则以治本为主,防治高血压病向中风发展。
宏观与微观辨证
宏观辨证是指传统中医通过“四诊合参”的辨证,而微观辨证则是通过对现代医学各项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对进一步检验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研究提出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升高等是痰浊证的代谢特征。
生活小贴士
控制高血压有诀窍这六点帮你远离高血压1
定期
体检量血压
2
心情开朗
3
持续用药
4
低脂低盐
饮食
5
尽早治疗和预防
6
控制体重
了解更多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