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爆医学界朋友圈的是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重新定义的高血压标准:≥/80mmHg。那么,从科研角度,尤其是年NSFC申请角度来看,又有什么影响呢?
1.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高血压患者!”这可能是很多人这两天在担心的事情。在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由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共同发布了最新版的美国高血压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前移:/80mmHg
(2)删除“高血压前期”,重新进行分类。分为:
正常血压(/80mmHg)
血压升高(/80mmHg)
高血压一期(-/80-89mmHg)
高血压二期(≥/90mmHg)
此外,还更新了推荐的血压测量方法和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时机。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Whelton教授称这次的指南为:“新定义、新降压门槛、新降压目标和新测量方法。”
这一指南的出世,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心血管领域,引起了激烈的讨论:那岂不是说太多的人也加入了“高血压”行列?
2.对年NSFC申请有何影响?
这里,我们重点看一下临床科研,尤其是年的NSFC申请!
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高血压相关的项目。通过检索我们发现,年NSFC一共批准了高血压相关的项目数是53项。这是资助的情况,而申请的估计有可能在项左右。那么,我们年NSFC的高血压项目如何写呢?
(1)如果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项目(如H类项目),你是否会按照最新的美国指南来修改呢?项目的人群纳入标准,应该怎么说?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是比较棘手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实时跟进国内的相关专业分析,或者心血管领域是否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修订。一定要抓住最新的动向。
(2)如果是基础研究的项目,这个问题,应该暂时不大。主要是立项依据中,要及时跟进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毕竟基础的研究,主要还是用动物来模拟,对高血压的范围,要求并没有这么严格。
(3)对于研究≥/80mmHg和≥/90mmHg区别或机制的高血压项目而言,这个应该是比较新颖的项目,创新性超过其他高血压范围内的。
当然,不管是要写哪个方向的,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已有研究基础和已发表的文章。
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
你的科研助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