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患有脊柱骨质疏松老年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骨折部位疼痛,椎体高度丢失,随着病情的发展,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骨折椎体部位的持续疼痛和脊柱活动受限。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是脊柱外科的一类微创技术,主要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可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的目的。由于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缺,因而关于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备受争议。本期内容就该主题进行探讨,切磋观点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选PKP还是PVP?”
正方PKP反方PVPVS正方陈博来在《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一文中指出:尽管PKP在许多方面优于PVP,但两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延长,因此对于不能耐受长时间俯卧位,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选用PVP,而对于相对年轻和体质较好的患者,尽可能采用PKP以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邓爱民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中认为:PVP和PKP治疗OVCFs,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PKP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但费用较高。
反方庄澄宇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不同压缩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的比较》一文中说: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能更好地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尤其是在重度压缩骨折情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选PKP还是PVP?具体选择适应症?您有什么经验分享?欢迎在下方发表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同行观点及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