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诊室血压会随着连续多次测量而下降。但因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各国指南对于血压测量的推荐有分歧。
中国高血压指南:建议诊室血压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加拿大高血压指南:建议放弃第一次血压测量的读数;
英国NICE指南:建议选择最后两次测量数值中较低者。
但是,收缩压波动的幅度对血压分类的影响以及年龄在其中的作用,在此之前尚未明确。Veloudi,Panagiota等近期在Journalof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多次连续测量血压会下降的假设不成立。
研究发现,连续两次测量收缩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第二次相对第一次测量的收缩压水平越高,而且年龄越小的人,收缩压差值越大。
这是一项基于澳大利亚健康调查(AHS)数据。研究者纳入20?名成人进行血压测量。将受试者分为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含50岁)人群,根据不同指南连续测量血压后评价收缩压分类的变化。
根据各大指南诊断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研究样本的平均年龄为45岁(范围:18~85岁),50%为男性。如图1所示,根据JNC7指南诊断的各年龄组的高血压(收缩压)的患病率最高。
年龄最大人群中,根据各国指南之间的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别最大。
图1.根据不同指南定义的不同年龄组中高血压的患病率
血压再分类的影响收缩压按照第一次测量的读数进行分类(正常收缩压或高血压),然后根据不同指南的方案再与平均收缩压值进行比较(再分类)。
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中,从正常收缩压再分为高血压的比例最高(50岁以下组有3%;50岁以上有12%),而NICE指南中从高血压再分为正常血压的比例最高(50岁以下组有70%,50岁以上人群中有44%)
表.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对单次收缩压读数是否高于mmHg分类后,按照每个指南的流程方案再分类的人群百分比
收缩压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分析了收缩压变化的趋势(升高或降低),以及年龄对收缩压差异的影响。收缩压在前两次测量中升高(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测量)的比例占到37%,降低的比例达到56%,没有变化的为7%。
年龄与收缩压水平之间会相互影响(P0.)。年龄越小的个体,多次测量收缩压的差值越大。
图2.年龄和收缩压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结论血压评估会受到很多无法预测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压测量和诊断的不确定性
血压会随着连续多次测量会下降的假设并不准确
年龄对诊室测量收缩压差值的影响,可能导致高血压诊断的变化
血压测量指南应当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非假设,以免产生诊断错误。
这个研究结果也再次强调为了确诊高血压的诊断有必要用诊室外血压测量
原文:Veloudi,Panagiota.etal.Age-dependentchangesinbloodpressureoverconsecutiveofficemeasurements:impactonhypertensiondiagnosisandimplicationsforinternationalguidelines.JournalofHypertension:April-Volume35-Issue4-p–
翻译整理:聚焦高血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