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心血管患病人数大约3.3亿,其中高血压患病大约有2.45亿,农村高于城市。
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的大约1.2亿,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大约有万。基层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但我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机构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医师由于条件有限,可能存在经验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规范,在长期随访和患者教育上存在不足,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转诊机制。如何在基层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工作,遵义医院医院长期从事高血压管理工作,为大家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
01
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组建高血压管理团队:包括临床医师、助理医师、护士、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包括患者及家属。
其次需要配备基本设备:
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也可以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不推荐使用腕式血压计。当然还应该有体重仪、心电图机及心脏超声;生化仪及尿常规检查等。
具备五大类基本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至少有一种代表药)。
02
高血压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确定患者的高血压诊断是否明确。
1.诊室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家庭自测血压标准:≥/85mmHg
3.动态血压诊断标准:
24h平均血压≥/80mmHg
白天≥/85mmHg
夜间≥/70mmHg
03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控制血压的基础。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重要措施,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教育程度及经济情况给予合理的选择。如利尿剂降压作用比较温和,常用于联合用药及老年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治疗;CCB临床使用较多,但易引起患者水肿及反射性心率增快;ACEI/ARB具有心脏、肾脏靶器官保护作用,建议特殊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压,尤其适用于高交感活性的青年患者。
04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目前国家、市卫健委都在倡议疾病的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这是由于在基层医疗条件有限,当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时,基层无法处理医院,如血压显著增高,经短期处理仍然无法控制,怀疑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及其他特殊紧急的临床情况,双上肢收缩压差异大于20mmHg,因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等情况,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待病情稳医院继续治疗。
05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
基层医护人员需要做好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更有效的管理。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医生需要叮嘱患者按时复诊。血压稳定者可2~3月随诊一次;血压波动者,2~4周随诊。随诊过程中可以使医护人员更能了解患者服药是否有不良反应,血压是否达标,以期最大程度掌握患者的病情,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遵义医院心血管内科刘丹教授
编排:瑞雪
审校:兰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