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权威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全国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万人,患病人数达2.亿,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但其知晓率不及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随着近年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落实,高血压的控制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已经成为国内最常见的老年性慢性疾病之一,世界第一大威胁生命的因素,第二为癌症,第三则是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更是不容忽视,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在于知晓率低,约有50%的患者并不会感觉到自己患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俗话说:不自知和不自控对于疾病来说是最危险的。鉴于目前我国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兼顾其它危险因素的治疗等防护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为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防控重大疾病第11项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邀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带领高血压防控领域专家们,为读者普及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敬请阅读!
大咖观察
●血压作为一个生理性指标,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指南对血压的下限和上限都是有要求的,并不是越低越好。目前按照指南推荐,理想的血压水平是/80毫米汞柱。特殊情况下,血压也可以维持在/60毫米汞柱。
当然,这个要求落到具体的个体来说,会有一定的差异。总前提是,合理的血压水平对于体来说,没有特殊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引起特殊症状,我们就认为,这个血压水平合适于这个个体。比如说,有的人血压一直维持在90/60毫米汞柱,但是他没有低血压的不适症状。那么对他来,这个血压也是合理范围。
●从目前高血压指南的要求角度来说,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只要升高到一定程度,对我们的健康都是不利的。从这个概念来说,我们无需严格地去区分哪一个高好、哪一个高不好,应该说只要血压高了都不好。
因此从控制角度来说,临床要求:收缩压和舒张压必须同时达到目标水平才算血压控制良好。
●人体的血压一直都在波动中,即使处于自认为比较安静的状态,我们的血压值也可能会随着日节律的变化产生波动。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思想、运动和行为,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因此,血压值的变化如果在容许范围之内,是符合要求的。一定要求一个完全一样的血压值,不仅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为了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只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而且血压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比如,收缩压波动在—毫米汞柱),那么检测到的血压值就是合理的——
1.选择正规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上臂式血压计;
2.要注意必要的测量条件,详见文章《医院差别大?做错四点永远量不准》;
3.要注意测量时的姿势。
至于测量的次数,建议大家可以量2—3次。第1次测量往往会受到精神因素、紧张程度的影响,可能出现波动,随后量2—3次往往更稳定。当然,如果仍然不稳定,可以增加测量次数。稳定以后,水银血压计的测量值变化一般不超过4—5个毫米汞柱;电子血压计的测量值一般不超过10个毫米汞柱,就是真实的血压值了。
声明:本文刊载于《养生大世界》,如若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往期精彩回顾特别策划
冠心病六大误区,你知晓么?
特别策划
心脏抗缺血,就得优化能量代谢
特别策划
知识点:起搏器是给心脏“加把力”
特别策划
不开胸,也可做心脏搭桥
特别策划
胸痛处理心血管医生没有这么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